家纺厂商销售标明暖度标识 被子保暖性能划分等级

2013-01-16 11:32:00  房天下   收藏  打印  字号:T|T微信分享

现在,越来越多的被子产品开始标注暖度标识,区分保暖等级,一些厂商也将此作为自己产品的销售卖点。一个温度计图案印在外包装上,红线越长,代表暖度越高,保暖性也越好。那么,在销售过程中,被子的保暖度是如何划分的呢?其中,分级的权威性有多大,消费者又该如何选购适合自己的被子呢?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采访。

保暖性能划分

被子暖度划分等级

记者走访各大商场,一进入被子销售区域,满眼尽是关于被子产品暖度的宣传提示,产品陈列基本按照暖度等级设置。从商场看,宜家家居销售的被子共分为6个保暖等级,暖度1或2是夏被,3或4是春秋被,5或6代表冬被。

“度数是宜家全球性定好的,每一床被子上都有,一直都是这么卖。”宜家家居的一位导购员告诉记者,等级、度数越高,被子越暖和,像现在情况下,适合买5或6度的冬被。

如果楼层较高,就买5度被;如果屋里较凉,就买稍厚一点的6度被。在宜家商场,一款保暖等级为1+3的被子颇受关注。据导购员介绍,1+3 是两床被子,一床薄,一床厚,夏天盖一床,冬季盖两床,春秋季就盖一床3度的被子。

暖度权威性待验证

记者走访发现,市面上目前销售的产品,其标注的生产执行标准,除通用的《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》(GB18401-2010)外,主要依据《被、被套》(GB/T22796-2009)和《羽绒羽毛》(GB/T17685-2003)。但记者查询包括上述标准在内的被子相关标准,并未搜到关于被子暖度或保暖等级的任何规定,也未查到有关被子暖度检测的标准规范。

国家或行业标准并未对被子产品作出暖度标识规定,那么应该如何去衡量被子的保暖度呢?同时,目前企业自主划级的权威性又有多大?

中国纺织网总编辑汪前进表示,市场上很多被子将填充材料作为营销卖点,但企业将被子保暖等级标注在产品标签上明示出来,可能更多的是自身一种概念宣传。在国家或行业标准之外,一些企业推崇保暖等级,相当于把其当作一种炒作噱头。

记者采访中发现,大部分消费者对保暖等级的权威性及合理性也提出质疑。有网友询问,保暖等级5的某品牌被子暖不暖和?之前有购买经历的消费者答复称,“拿来垫还可以,盖的话,恼火!”也有网友跟帖表示,“保暖等级6都不咋地。”据此,记者在宜家商场比较了两款填料同为85%鸭羽、15%鸭绒的被子,填料重量相差不大,但保暖等级却相差两个等级,分别为4和6。那么,两个等级的差别,保暖性会差多少?产品标签等公开信息并未对此说明,也没有指出保暖等级是否通过权威测试。

选购需看清成分表

一些厂商宣称,标注暖度标识,可以让消费者更加合理明确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,消费选择更加灵活方便。但记者采访发现,一些消费者并不明白保暖等级的意思,大多倾向于根据导购员的推荐选购。另外,暖度标识标注的功能权威性也受到质疑,怀疑只是企业的概念炒作。

国家纺织制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,纺织服装的检测标准里并没有温度标准这一项,衣服暖不暖和主要取决于保温率、导热系数、热阻值、克罗值等多个参数。而被子保暖性能,主要还是看产品成分中的材质面料及填充物,填充物的类型及数量、加工工艺,甚至缝制方法,都会对被子的保暖程度产生影响。

“被子行业整体比较混乱,产品种类非常多,细分产品标准,难度较大。”汪前进表示,应从大的行业发展方向出发,考虑制修订标准,企业制定的标准要具体而明确,并给出权威而合理的说明,便于消费者明白选购。

房产资讯排行榜
装修设计排行榜装修公司排行榜
热门百科词条
免责声明:

本网转载内容均注明出处,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。

[装修家居]